2010/12/04

Posted Posted by 史坦力 in
undefined
undefined
霞道楓情 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秋眠。 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 楓橋夜泊 - 張繼 據考證,詩中的江楓應是烏桕,不知是詩人不識還是詩人之所以為詩人,故意將烏桕視為楓紅。 秋天最是浪漫,楓紅滿是詩意,不獨台灣,舉世如此,因此秋冬賞楓已是普世價值。霞喀羅秋冬變紅的樹種有:楓香、尖葉槭、青楓、薯豆、山漆、九芎、台灣紅榨槭、杜英等。由於氣溫、陽光、雨水的關係,這些樹種多為落葉性喬木,並不一夜翻紅。秋天來臨氣溫下降,須到一定的低溫,使葉綠素分解,葉黃素、葉紅素顏色才會顯現出來,這些變色的葉子有高掛枝頭的、更多是飄落在山林各處。今年秋冬雖有東北季風帶來的冷氣團但氣溫一直沒明顯的下降,因此霞喀羅的紅葉、黃葉不多,雖滿山鋪滿紅黃落葉,但樹梢的紅葉就顯得過於稀疏了。 2010年11月28日踏上羅喀羅古道,空氣涼洌,林木森森,陽光隅而從葉隙篩落,是個氣溫宜人、登山健行的好日子。古道沒以石板、石塊,而鋪以滿徑鬆軟泥土蕭蕭落葉,山徑在落葉喬木林中宛延。雖是秋冬落葉季節,卻舉目盡是綠葉,但此行目的為尋覓楓紅,前段路程沒見多少紅葉,過了田村台楓紅才慢慢出現,但也不多。 雖不是滿山紅葉,但楓紅滿地,楓紅在某些樹梢,楓紅在窮目所及處。用相機拉進鏡頭,楓紅在鏡頭裏,小小點點的。在難得的陽光中,楓紅透光,葉葉羅列層次相間,只因在遠處,只能用相機以光學倍數,記錄這些些楓紅做為見證。 參考資料: 國家步道導覽網...

2010/12/03

Posted Posted by 史坦力 in
undefined
undefined
游泳用蛙鞋,登山用登山杖 週日的霞喀羅之行,妹妹借我一根登山杖,並告訴我如何握如何使用,22公里10小時使用的心得是:惠我良多。 平地走路膝蓋會承受身體重 1~2 倍的負荷,我體重 70 公斤,因此每步有 70~140 公斤的力量衝擊膝蓋;走上下起伏的山路時,膝蓋所承受的重量就更大了。使用登山杖時每步可以減輕對膝蓋約 7 公斤的衝擊, 22 公里相當於 44,000 步。計算下來,用登山杖走霞喀羅古道可使膝蓋減少了308噸的撞擊,不可思議吧! 登山杖除了可減輕身體負擔,還可以加強身體的平衡和靈活,也可防身,真是一舉數得。 我們來看看登山杖的使用方式吧: 第一種方法: 1. 由下往上穿過環帶較不推薦這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: 2. 輕輕握住登山杖較不推薦這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: 1. 由上往下穿過環帶我推薦這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: 2. 輕輕握住登山杖 我推薦這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:3.環帶在腕,可以空出手掌, 較不防碍手的使用,我推薦這種方法...

2010/12/02

Posted Posted by 史坦力 in
undefined
undefined
5公里2小時,可知山徑的陡峭 慢跑時為減輕膝蓋負擔,習慣將後腿自地面拿起,前進時再輕輕放回地面,腳落到地面時,腳跟先著地,此時自地面會有一股反作用力從腳經腿、脊椎到頸骨而大腦,為了保護大腦不使承受過大震動,多數人會彎曲膝蓋來減少、截斷這股來自地表的震力,而我則練習用髖關節,也就是臀部和大腿交接的關節,來替代膝蓋來緩衝這股震力。 這次霞喀羅國家步道系統,霞喀羅石鹿養老段22公里10小時的健走路線,上下起伏落差很大,使健走的難度增加不少。所幸秋冬厚厚的落葉鋪蓋山徑,使膝蓋的負擔減輕不少。話雖如此,22公里10小時的路程,健走如果完全使用膝蓋來承擔身體和地表的衝擊力,也會相當辛苦。因此在大部份時間我都用慢跑腿 - 髖關節替代膝蓋來緩衝地表衝擊力,效果不錯。 除了使用髖關節外,登山杖可以也可以減輕身體的負荷,增加身體的穩定和平衡。2010年11月28日上午6:40從石鹿入口開始健行,下午約4:30到達養老入口,髖關節有些腫痛,可能是平日沒有如此長時間的走路,而膝蓋完全不痛。可見用髖關節...

2010/12/01

Posted Posted by 史坦力
undefined
undefined
我的相片透露出霞喀羅古道路線圖 網路上有很多的旅遊誌,很佩服這些作者兼攝影家,不少人還身兼登山達人、自行車手,另有些作者有豐富的植物、昆蟲、鳥類、蝴蝶、地方誌專業知識等。 常見自行車手、登山達人等深入山高林深之境、荒溪野泉之地做現場第一手報導,知性感性兼備,閱讀他們的遊記可知整個路程遇到那些趣聞逸事、該做何準備、該從何處進出、最佳季節和行程,圖文並荗的讓讀者身置其境,獲得臥遊天下山林之美的樂趣。 我呢?只是個網誌的初階寫作者,只會拿數位相機以智慧式自動調整模式直覺式的拍照。最近去霞喀羅古道賞楓,由於該處十二月到二月間楓紅,因時間調配不來,在十一月底就出發前往。一天走完22公里的古道,想要效法寫一篇序時遊記,記載何時在何地看到什麼發生什麼,但力有未逮。於是想到買一部有GPS功能的相機,搭配Google Picasa 數位相片管理軟體,幫我記錄、顯示相片拍照地點,日後在整理上,在觀賞上較能回憶當日拍照的情境。 可記錄GPS資訊的相機不多,價格一萬上下,如果手上有iPhone 4,將iPhone...

2010/11/30

Posted Posted by 史坦力 in
undefined
undefined
霞喀羅家步道 - 石鹿入口,以木板棧道相迎 去年登玉山攻頂時,沿途經過了大大小小82座橋,一路上數著橋的編號,我知道,目的地快到了。 這次在霞喀羅古道的路上也有大大小小的橋,雖不如玉山多,但驚險過之。玉山以編號告訴山友離最後一座橋有多近,以鼓舞疲累的心;霞喀羅就不如此,或梯或橋總以意料之外的種種樣式出現:或新或舊,或長或短,或新建或腐杇,或直或曲,或平坦或陡峭,或完整或殘缺,或騰空或接地,或須以繩以索或須以手攀以足爬,或乾整好走或濕滑難行,或棧道依山或架橋臨水,或以繩索串成梯或以材木連成橋。 過橋走梯,有時高遶,有時低遶;有時須同心協力,有時只能自力自助;有時順勢而下,有時費力上行;有時匐伏攀爬,有時輕鬆自如;有時心驚膽跳,有時心曠神怡。 在這些橋橋梯梯中,白石吊橋最美最長最高最心驚動魄。往溪谷望去,暈暈眩眩;清風拂過,空空靈靈。此時同時過橋者,在前在後,舉步前行,橋隨之擺動搖晃,我心神身行亦隨之起舞不能自己,強忍恐慌,只求快到彼岸莫再受此煎熬,但時空彷如停格,對岸似乎在遙...